服務熱線
0755-88364040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如期而至。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于3月4日開幕,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將于3月5日正式召開。搜集整理了最新關于芯片提案:
半導體這門專業性極強的學科進入大眾視野。大家開始廣泛地探討集成電路、芯片等半導體產業類目,也進一步意識到基礎技術的重要性
1、上汽集團陳虹:《關于推進車規級、大算力芯片國產化 支持國內汽車芯片產業鏈協同發展的建議》
2022年,陳虹提出《關于推進車規級、大算力芯片國產化 支持國內汽車芯片產業鏈協同發展的建議》,著眼“產業鏈補鏈強鏈”。
陳虹表示,疫情暴發以來,汽車行業持續受到“缺芯”影響。隨著今后智能網聯汽車的加快發展,車用芯片尤其是大算力芯片的需求,還將持續快速增長。為此,他建議:
1、通過政策引導,多方協同,建立車規級芯片統一的技術規范和標準,并成立第三方檢測認證平臺。
2、建議國家牽頭設立專項資金,鼓勵芯片企業、汽車企業共同參與,加快形成國產大算力芯片的研發、制造和應用能力。
2、小康集團創始人張興海:車規級芯片
2022年,陳虹提出《關于推進車規級、大算力芯片國產化 支持國內汽車芯片產業鏈協同發展的建議》,著眼“產業鏈補鏈強鏈”。
陳虹表示,疫情暴發以來,汽車行業持續受到“缺芯”影響。隨著今后智能網聯汽車的加快發展,車用芯片尤其是大算力芯片的需求,還將持續快速增長。為此,他建議:
1、通過政策引導,多方協同,建立車規級芯片統一的技術規范和標準,并成立第三方檢測認證平臺。
2、建議國家牽頭設立專項資金,鼓勵芯片企業、汽車企業共同參與,加快形成國產大算力芯片的研發、制造和應用能力。
全國人大代表、小康集團創始人張興海將提出5項建議,內容涉及車規級芯片供應、區域新能源汽車一體化發展、鼓勵支持年輕人爭當產業工人等。
在《關于以國家力量推動解決車規級芯片供應緊張的建議》中,張興海認為,當前提高車規級芯片供給迫在眉睫,但汽車芯片“斷供”問題單純利用市場手段難以有效調節,需要發揮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機制優勢,推動國產車規級芯片產業崛起。
他表示,國家層面已出臺一系列政策,工業和信息化部也在持續組織有關力量著力解決汽車芯片短缺問題,包括成立汽車芯片創新聯盟、搭建芯片供需交流平臺、編制芯片技術手冊、懲處芯片囤貨抬價行為等,取得了積極成效,但還無法徹底解決供需矛盾。為此,張興海建議:
1、從國家部委層面下設汽車芯片主管部門,制定汽車芯片產業發展頂層設計和配套措施。
2、協調資源、統籌管理汽車芯片的研發、制造及應用等,確保我國汽車芯片積極穩妥高效發展。
3、積極引進國際領先汽車芯片制造企業來中國投資建廠,從政策、資金、配套等方面推動外資芯片產線建設項目快速落地,迅速形成車規級芯片生產和配套能力,以緩解當前汽車芯片短缺問題。
張興海還建議,鼓勵整車企業與芯片企業跨界攜手、聯合創新,積極推動研發創新、產業化創新、管理創新等;政府出臺研發補貼、稅收減免、金融貼息等政策,加快推動實現“芯片上車”。
3、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車規級芯片
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今年將提出三項建議,包括激活閑置產能資源、鼓勵兼并重組,解決動力電池安全問題,以及推動中國車規級芯片產業快速發展等內容。
近年來,國家愈發重視半導體行業發展,扶植力度空前,中國半導體行業由星星之火漸起燎原之勢。但由于車規級芯片研發周期長,設計門檻高,資金投入大,目前中國芯片企業造車規級芯片意愿低,未能實現該領域的自主可控。2021年以來,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汽車產業芯片供應嚴重短缺,影響了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取得更進一步突破。
因此,王鳳英提出《完善整體布局 推動中國車規級芯片產業快速發展》。她建議:
1、短期優先解決“缺芯”問題;
2、中期完善產業布局,實現自主可控;
3、構建產業人才的引進與培養長期機制,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推動下,我國汽車產業正加速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轉型,王鳳英代表結合長城汽車發展實踐,充分洞察行業前瞻性發展,就中國汽車產業取得高質量發展提出多項議案建議,旨在推動中國汽車產業緊抓戰略機遇,有序解決發展障礙,打造健康可持續的產業生態,持續提升中國汽車全球競爭力。
4、廣汽集團董事長 曾慶洪:芯片補貼
隨著新四化趨勢的逐漸深入,除了電動化之外,智能化也關系著中國汽車智能智造的發展前景。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圍繞智能汽車等問題、芯片以及新能源補貼等一系列領域,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也提出了關于修訂《道路交通安全法》相關條款、推動智能駕駛汽車快速發展的1個議案和5條建議。
5、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 李書福:碳中和
在努力實現“雙碳目標”的時代發展主題下,在今年的兩會提案建議中,李書福提交的兩會議題,仍然是以圍繞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作為出發點,提出了《關于推廣應用甲醇汽車助力交通領域碳中和的建議》,以及《關于加大電動汽車換電體系建設的建議》。
6、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飚:支持民營企業承擔化合物半導體產業自主可控項目
全國人大代表、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飚今年將提交關于進一步制定公民個人信息保護配套政策、關于支持民營科技企業參與國產化替代等國家重大戰略工程、關于支持民營企業承擔化合物半導體產業自主可控項目等建議。
李飚建議中提到,優質民營集成電路企業,特別是民營集成電路制造企業在芯片國產化與自主可控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是集成電路產業鏈中極其重要的一環,也是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鏈中最薄弱的環節。特別是高性能集成電路制造領域,如:第二代、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制造企業,是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緊缺資源,更是國家軍事裝備自主可控不可或缺的戰略資源,而承擔化合物半導體晶圓制造的民營企業是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由于化合物半導體制造產業建線周期長,技術攻關難,有些企業長期處于虧損狀態,急需國家有針對性的制定特殊政策。如:在出臺“穩鏈強鏈”扶持政策時要充分考慮化合物半導體晶圓制造企業的特點,在選擇頭部企業、承擔國家重大項目以及稅收等方面給予支持和扶持。
李飚還建議,支持民營科技企業參與國產化替代等國家重大戰略工程。李飚表示,企業要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政府也應加強對自主創新的支持,通過立法等形式,為自主創新創造良好的政策和法律環境。
李飚還建議稅收角度幫助科技創新。比如降低自主研發國產設備和技術的增值稅,擴大國產設備投資稅收抵免(退還)的范圍,降低中西部地區科技人才個人所得稅。李飚還建議國家成立專門的機構引導有能力的民營企業參與重大國產化替代項目供應鏈建設,拓寬民營企業關鍵信息獲取渠道。
7、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建人鄧中翰:聚焦后摩爾時代,推動集成電路技術和產業實現突破性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建人兼首席科學家鄧中翰在2022年政協提案中,再次聚焦后摩爾時代,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如何占領技術制高點,搶占機遇實現逆勢突圍的問題。
“我們看到,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影響、多個領域嚴重缺芯以及技術保護主義抬頭的大背景下,我國集成電路技術和產業發展實現關鍵性突破更加迫在眉睫。”這不是鄧中翰第一次就此發出呼吁。早在2018年的“兩會”,鄧中翰就提出:如今我國進口最多的物資不是石油、糧食,而是芯片,每年進口額高達2000多億美元,芯片安全關系著信息安全和國家安全。
2022年,鄧中翰提出兩方面建議:
1、比照美歐日韓近期超常規政策舉措,盡快研究出臺更有支持力度的政策措施,始終“抓住不放、實現跨越”。
2、繼續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建議進一步強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對核心芯片研發創新的支持力度,進一步擴大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投資規模,進一步加快“科創板”對后摩爾時代核心芯片及垂直域創新企業上市融資步伐。
8、張占斌-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新型基礎建設,增強通信設備、集成電路、電子元器件、關鍵軟件等核心競爭力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占斌在今年全國兩會提案中將提出五點建議。第三條中,張占斌建議堅持需求引導,根據發展需要和產業潛力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他提出要聚焦重點領域積極拓展新型基礎設施應用場景,探索規劃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增強新基建與傳統基礎設施的互補性,增強通信設備、集成電路、電子元器件、關鍵軟件等核心競爭力,同步提升電力、交通、物流等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增強基礎設施綜合保障能力;瞄準產業升級和智能制造發展,引導各方合力建設工業互聯網。
9、周延禮-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在為保險業集聚中國力量、運用中國經驗,積極為集成電路產業提供更全面、更豐富、更系統的風險保障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
周延禮接受采訪時稱,要加大對科技保險的扶持引導力度。鼓勵科技保險產品創新,目前險種已經發展到20多個,覆蓋科技企業產品研發、知識產權保護、貸款保證、關鍵研發人員健康和意外等多個方面,提高技企業的風險保障水平。
據統計,截至2021年末,保險資金投資“專精特新”上市公司余額977.84億元,投向新材料、集成電路、芯片、5G通信等高新技術相關項目余額552.53億元。
2021年10月,由18家財險公司、再保公司共同組建的中國集成電路共保體正式在上海自貿實驗區臨港新片區成立,為中芯國際、長江存儲等8家繼承電路企業提供4743億元風險保障。在為保險業集聚中國力量、運用中國經驗,積極為集成電路產業提供更全面、更豐富、更系統的風險保障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
10、丁磊-網易公司首席執行官:《關于搭建全球知識產權數字交易平臺 激發社會創新活力的提案》。
全國政協委員、網易公司首席執行官丁磊提交了《關于搭建全球知識產權數字交易平臺 激發社會創新活力的提案》。
該提案建議,由國家牽頭搭建全球知識產權交易平臺,針對文創IP、芯片、數字影音等重點知識產權領域,形成明碼標價、按需收費、公平合理、售后完善的全球知識產權定價和交易體系,激發全社會的創新創造力;加大對新型侵權盜版行為的懲處整改力度,建立侵權“黑名單”,維護知識產權所有人的合法權益。
11、邵志清-致公黨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聚焦芯片材料
全國人大代表、致公黨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邵志清對于芯片材料研發予以關注。在邵志清看來,國內在集成電路材料研發中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
一是行業標準缺失。集成電路芯片先進制造工藝有上千道工序,使用百余種基礎通用材料。由于缺乏全面的評價體系,國產材料必須經過下游芯片廠商的嚴格測試和反復驗證。
二是缺乏測試應用認證。集成電路材料研發需要經歷原材料研發、產品研發、應用研究、應用認證,研發周期至少3-5年。國內企業對集成電路材料性能和關聯工藝研究缺乏,沒有能夠提供全面比測和數據分析的集成電路材料微分析平臺為企業服務。
對此,邵志清提出了三點建議。
一是加速建設集成電路材料表征測試和應用研究平臺,為研發機構和企業提供材料表征測試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將工藝流程和材料研發結合解決集成電路材料產品應用場景缺失的問題,尤其為前瞻性特定材料提供集“材料-工藝-設備-測試”于一體的整體解決方案,填補行業空白,真正打通研發-產品-應用的通道。
二是建立集成電路材料相關行業標準和評價體系。發揮集成電路材料表征測試平臺和應用研究平臺優勢,根據國內下游龍頭芯片廠商的實際使用需求,依托集成電路材料行業現有的標準化產品,由平臺通過大通量比對測試和分析,研究并確定材料關鍵性能的控制指標、分析測試指標、測試操作規范以及制備工藝標準,構建完整的評價體系。
三是建設集成電路材料行業數據庫和基因組技術創新平臺。
一方面,加快建設自主可控的集成電路材料行業數據庫,通過市場化和優惠政策,引導企業使用表征測試和應用研究平臺,分析企業研發數據。另一方面,依托數據庫建設集成電路材料基因組技術創新平臺,構建材料機理和組分、工藝和集成條件、材料和芯片性能之間關系數據庫和模型,設計并篩選新材料。通過共享資源降低研發成本,提高研發效率、縮短產品研發周期,加速國產集成電路材料創新和企業發展。
12、佳都科技集團董事長劉偉:建議出臺“元宇宙中國”頂層設計方案 讓數字經濟賦能實體產業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佳都科技集團董事長劉偉帶來了“關于進一步落地落細落實支持政策,提升民營企業獲得感”等7份提案,呼吁多方關注數字經濟產業發展、交通新基建、民營企業支持政策落地、疫情常態化防控、雙碳經濟與智慧節能等話題。